為什麼沐浴乳更容易刺激皮膚?
成分結構大不同
皮膚科醫師實驗發現,市售沐浴乳平均含有「15-20種化學界面活性劑」,這些起泡成分會破壞皮膚天然保護層。反觀傳統肥皂主要成分是「脂肪酸鈉」,清潔後容易沖洗乾淨,殘留量只有沐浴乳的1/5。
酸鹼值差異驚人
多數肥皂pH值落在7-8(弱鹼性),而沐浴乳為維持液態狀需要添加「螯合劑」,pH值多在5.5-6.5之間。看似接近肌膚酸鹼值,實則含有「陽離子界面劑」會與皮膚蛋白質結合,長期使用導致角質層變薄。
隱藏添加物危機
沐浴乳常見添加「Paraben類防腐劑」和「人工香料」,這些物質經熱水沖洗會滲入毛孔。台大化學系研究發現,每次洗澡後肌膚吸收的化學物質相當於「喝下1/4瓶蓋沐浴乳」!
正確使用肥皂3要訣
- 先搓泡再接觸:用起泡網搓出綿密泡沫,避免固體皂直接摩擦
- 選無添加配方:認明「無EDTA、無SLS」標示,敏感肌可選燕麥皂
- 洗澡後速保濕:趁毛孔打開時立即擦乳液,鎖住水分不緊繃
醫師特別提醒
「背痘族」更該改用肥皂!沐浴乳殘留容易堵塞背部毛孔,改用抗菌茶樹皂後,80%患者症狀改善。但乾癢肌膚要選擇「超脂皂」,保留5%未皂化油脂保護肌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