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「媽媽手」?比你以為的更常見!
最近門診遇到30歲新手媽咪小美,她苦笑說:「現在連幫寶寶換尿布都會手抖!」原來她每天單手抱嬰兒超過5小時,某天突然發現「虎口位置」像被電到一樣刺痛,連開寶特瓶都使不上力…
這種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可不是媽媽的專利!根據復健科統計,每週至少有20位患者因「媽媽手」求診,包含:
- 長時間滑手機的上班族
- 美髮師/廚師等需重複抓握的職業
- 健身過度的重量訓練者
3秒自我檢測法|你是高危險群嗎?
【檢測步驟】:
- 將拇指包在四指內握拳
- 手腕緩緩向「小指方向」彎曲
- 若「手腕外側」出現刺痛感 → 立即停止動作!
⚠️ 檢測時若出現劇痛,建議盡快就醫。早期發現只要調整姿勢+休息,2週內多能改善;拖到連拿筷子都痛時,可能需打類固醇治療。
日常6大隱形殺手|你中了幾項?
- 抱嬰錯誤姿勢:用手掌「虎口」托住寶寶臀部
- 單手滑手機:拇指反覆向上滑動螢幕
- 健身重訓:硬舉時手腕過度彎曲
- 廚房工作:長時間握菜刀剁肉
- 辦公室作業:滑鼠握太緊+手腕懸空
- 家事習慣:扭乾抹布時只靠拇指施力
物理治療師親授|全天候防護技巧
🍼 正確抱嬰姿勢
- 手掌完全張開「像托盤」平托寶寶
- 用手臂力量而非虎口支撐
- 每15分鐘換手,搭配嬰兒背帶減壓
🖥️ 電腦族必學設定
- 滑鼠換成「垂直款」減少手腕翻轉
- 鍵盤高度調整到手肘90度位置
- 每30分鐘做「手指伸展操」(下文教學)
🏋️ 重量訓練注意
- 戴護腕加強支撐
- 抓握器材時保持「手腕中立位」
- 避免突然增加訓練強度
急救伸展操|辦公室就能做
【黃金三分鐘舒緩法】:
- 手臂伸直與肩同高,掌心向前「像停止手勢」
- 用另隻手將拇指「輕輕往後扳」維持10秒
- 順時鐘畫圈5次後換逆時鐘(保持手指伸直)
- 每天早中晚各做3組
🌟 進階版:搭配熱敷袋效果加倍!將紅豆袋微波加熱後敷在痛點,溫度以「溫暖舒適」為原則,每次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。
醫療級治療選擇
若休息兩週仍未改善,可考慮:
- 超音波治療:深層震波促進組織修復
- 增生療法:注射高濃度葡萄糖刺激自癒
- 震波治療:破壞沾黏組織(需自費)
- 客製化副木:夜間固定手腕防不自覺彎曲
💡 小知識:最新研究顯示「離心運動」對慢性肌腱炎特別有效!透過緩慢伸展強化肌腱,具體動作可諮詢物理治療師。
營養師加碼推薦|抗發炎飲食
多吃這些食物加速復原:
- 🥑 Omega-3脂肪酸:鯖魚、亞麻籽
- 🍍 鳳梨酵素:新鮮鳳梨、木瓜
- 🧄 硫化物:洋蔥、大蒜
- 💧 每天喝足體重x30c.c.的水
🚫 避免攝取:油炸食品、精緻糖類、酒精等促發炎食物
長期預防關鍵
「媽媽手最怕反覆發作!」建議養成這些習慣:
- 購物改用「推車」而非提籃
- 洗碗戴長柄刷減少抓握
- 手機裝支架避免單手持握
- 每週2次強化前臂運動(如捏壓力球)
最後提醒,若疼痛伴隨「手指麻木」或「無力感」,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,務必盡速就醫檢查神經狀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