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了阿嬤就該全天待命?看台北阿芬姨如何突破傳統框架
那天家族群組跳出訊息,兒子傳來超音波照片:「媽,Lucas下個月要來報到了!」我盯著手機發愣,阿公已經在旁邊碎碎念:「嬰兒房要重新裝潢,嬰兒車我來挑…」
傳統觀念VS現代育兒的拉扯戰
「台北保母費每月要三萬起跳餒!」阿公扳著手指算給全家人聽:「奶粉錢、尿布錢、還有那個什麼嬰兒監視器…」兒媳低頭不說話,女兒打圓場:「媽帶最放心啦,以前我們還不是這樣長大?」
我看著客廳剛買的歐洲旅行指南,默默把書塞回書架。半夜兩點突然驚醒,腦海浮現二十年前的情景:左手泡奶瓶、右手拍嗝巾,整天圍著嬰兒轉的日子…
報名保母訓練班的意外收穫
「要帶就要帶得專業!」我衝到文化大學推廣部櫃檯,報名那期最早開課的保母訓練班。第一堂課老師說:「現在要學嬰兒急救CPR,阿嬤們把手機收起來!」
課程內容 | 傳統做法 | 現代知識 |
---|---|---|
拍嗝姿勢 | 坐著直拍 | 45度斜抱由下往上輕撫 |
副食品添加 | 米湯開始 | 鐵質優先原則 |
睡眠訓練 | 搖到睡著 | 建立睡眠儀式 |
實作課時年輕媽媽們瞪大眼睛:「阿嬤怎麼會用耳溫槍?」我舉手問老師:「那個…現在還流行綁蟬蛹包巾嗎?」
24小時阿嬤的生存守則
Lucas來的第一週,我筆記本寫滿這些紀錄:
03:15 哭醒/檢查尿布/餵奶90ml
05:30 吐奶/換床單/洗衣服
10:00 預防針發燒37.8度
週末兒子來接娃時,我掏出保母證照:「這張貼嬰兒房門口,專業認證的!」全家笑成一團,但我知道這不只是張證書…
在奶瓶與自我之間的平衡術
現在我的日常行程長這樣:
06:00 嬰兒晨奶時間
09:00 推車公園散步
11:30 準備副食品直播
15:00 線上保母進修課
19:00 與阿公交接班
偷偷告訴你,我還在媽媽社團開「資深保母Q&A」專欄,最近有年輕媽媽私訊:「阿姨可以教我怎麼說服婆婆去考證照嗎?」
給全天候阿嬤的真心建議
- 建立支援部隊:訓練阿公學會泡奶、換尿布基本技能
- 設定休息時段:每天保留2小時「阿嬤放空時間」
- 持續進修:參加社區保母交流會更新知識
- 記錄成長日誌:用手機APP紀錄寶寶發展里程碑
隔壁陳太太看到我帶孫方式,驚訝說:「現在阿嬤帶小孩還要寫作業喔?」我晃著保母手冊笑回:「這叫專業升級啦!」
銀髮照顧者的新思維
從被迫接受到主動學習,我發現帶孫可以是:
- 重新認識現代育兒的契機
- 維持身心活力的最佳運動
- 促進跨世代溝通的橋樑
- 開創人生下半場的新事業
現在社區有三位媽媽託我白天顧娃,阿公開玩笑說:「要不要幫你掛個『專業阿嬤保母』招牌?」或許哪天,我真的會成立熟齡保母聯盟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