婦科醫師親身血淚:那些像腸胃病的致命徵兆
萬芳醫院婦產科權威王樂明醫師最近在節目上分享令人心碎的故事,他40歲的太太從出現症狀到離世僅短短3個月。最讓醫師自責的是,太太初期症狀根本不像癌症!
從泡湯慶生到重症病房的90天
今年4月全家還開心吃大餐慶生,7月太太就因「肚子悶痛+頻尿」住進加護病房。王醫師回憶:「當時以為只是泌尿道感染,開藥3天沒改善還出現背痛,換二線抗生素更痛到冒冷汗…」
驚人檢查結果:
- 右側骨盆底7公分不規則腫瘤
- 主動脈淋巴出現「亮團」轉移
- 卵巢組織已呈現糜爛狀態
卵巢癌的8個隱形症狀(容易被誤認)
- 持續腹脹感:像整天吃太飽
- 突然頻尿:沒喝多卻一直跑廁所
- 消化不良:吃幾口就脹氣
- 腰背酸痛:誤認肌肉拉傷
- 體重莫名減輕:三個月掉5%要警覺
- 月經紊亂:非更年期異常出血
- 坐骨神經痛:腫瘤壓迫神經
- 長期便秘:腸道被腫瘤擠壓
婦科醫師都震驚的病程發展
王醫師親自為太太動刀時發現:「腹膜一劃開鮮血用噴的,右側卵巢像被腫瘤啃過的麻花繩」。12小時跨科別手術後,接連出現:
- 敗血症
- 腦部出血
- 腸沾黏感染
- 腎功能衰竭
「每次化療完腫瘤又長回來,就像在跟癌細胞打游擊戰…」王醫師哽咽說,連拜遍各大廟宇也留不住愛妻。
台灣女性必知的5大危險因子
- 40歲後風險飆升:8成患者超過40歲
- 未生育女性:比生過的高1.3倍風險
- 家族病史:媽媽/姊妹有乳癌要小心
- 肥胖危機:BMI>30風險增2倍
- 環境毒素:長期接觸石綿等物質
關鍵檢查時機表
年齡層 | 建議檢查 | 頻率 |
---|---|---|
30歲↑ | 骨盆腔超音波 | 2年1次 |
40歲↑ | CA-125抽血+陰道超音波 | 每年1次 |
高風險群 | 基因檢測(MRI輔助) | 醫師評估 |
醫師的3個救命提醒
- 別輕忽持續2週的腸胃症狀:如果脹氣吃胃藥沒改善,快掛婦產科
- 洗澡時做自檢:平躺摸腹部有無硬塊,從恥骨往上按壓
- 記錄身體變化:用手機紀錄食量、排尿次數、腰圍變化
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案例顯示,曾有患者把24公分腫瘤當發胖!沈彥君主任提醒:「腰圍突然增加+褲子穿不下,可能是腹水不是變胖」。
現在就檢查!如果出現: ✅ 腹脹超過3週 ✅ 1小時尿急2次以上 ✅ 食量減半仍持續脹氣
快預約「骨盆腔超音波+腫瘤標記抽血」,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0%!別讓沉默殺手偷走健康。